阅读 104

月薪2万税后到手多少(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是谁)

主编:扬凡

月薪2万税后到手多少(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是谁)

今天写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和大家来一次共鸣,聊聊我们的父辈。

80、90后的父母普遍是50、60后,父辈出生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全国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而当父辈2、30岁风华正茂时,正好赶上了40年国运大牛市——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的机会。这时候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决定整个家族未来的走向,40年中家族的差距会被迅速拉开,并在他们后代的身上集中爆发。

1

儿孙自有儿孙福

积淀越少的父母,越喜欢把“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仿佛这句话一出口,天大的责任也推得干干净净。

今天要说的第一个主人公是我请的月嫂黄阿姨,50岁,上海本地人。

90年代末,黄阿姨从纺织厂下岗后,就在家政行业当起了月嫂,由于做事烧菜契合当地习惯,工资比以前工厂时还高。即便是现在,有十几年月嫂经验的黄阿姨,请她也是月薪2万打底(税后),还得包吃住。这足以羡煞很多格子间的小白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黄阿姨居然是个十几年的月光族!

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能想到的娱乐活动,一般也就打打麻将,跳个广场舞啥的。但黄阿姨工作外的表现大大超出我想象的边际。由于工作相对自由,黄阿姨这些年都是半年休息半年工作的方式,把上家结的工资全部花完才会去接下一家生意,她爱人同样如此。休息期间,保证每年两次出国旅游,呆在国内时则每周都要和家人去西餐厅改善伙食,隔三差五再约几个闺蜜一起做头发玩SPA,活得非常潇洒。

但黄阿姨真的家境很好吗?其实并不是。工期结束后我开车送她回上海徐汇,在那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30平米还没有厕所的老公房,就是解手需要走到楼道外,和几个邻居共用公厕的那种房子。关键是这是她家唯一的住房,而且她还有个即将大专毕业的儿子。

但黄阿姨觉得这一切都无所谓,按她的说法:子女有本事不用父母给钱,子女没本事给钱也没用。秉承这一思想,这些年黄阿姨和老伴的钱基本花光用光,并没有想过给子女留下啥。

据黄阿姨说,她小区里80%的子女都没有成家,很多到了三四十岁仍然和父母挤在一起,不出意外的话这帮人大部分要打一辈子光棍,所以她觉得自己儿子将来打光棍也没丝毫违和,自己开心就好。任凭屋外房价山崩海啸,独处一室笑看风云。

2

大家长的权威

不少家庭都有一个说一不二的大家长,他可能是一家之主,也可能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年轻时他们也风光过,或是第一代大学生,或是当地模范标兵,在上代人里认同度很高,并有一帮簇拥,说不定里面就包括你唯唯诺诺的父母。

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礼孝仁义”的捍卫者,如果思想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往往会变成你人生发展上的桎梏和阻碍。

很不幸,我爱人的家族里就有一位这样的大族长,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在家族中地位极高,并在当地县城机关担任要职。

因为地处四线,当地发展理念总体落后发达地区10~20年,在信息闭塞的家乡,他往往以权威、见过世面的形象存在。比他更弱的家庭成员,遇到什么事情,都希望族长给点意见。

当年我和妻子就因为一线去留的问题和这个大族长展开过拉锯战。

我自己原生家庭条件太差,留大城市是唯一的出路,所以2010年一毕业我就在上海投简历找工作。但妻子(当时是女朋友)因为有族长的加成和照顾,多了一个回县城当公务员的选择。当时,族长列举了县城三大优势:

一、一线工作和买房压力太大,不如四线安逸。

二、当地公务员职业体面,并暗示他可以帮忙录取。

三、如果我不愿回去,他可以帮忙介绍当地官二代和妻子结婚。

一听族长分析完,岳父母两眼发光,拼命规劝女儿回老家,毕竟依靠族长这棵大树,住房、职业、婚姻都能解决。反观我这个穷屌丝,未来却有很多未知。

最后我们夫妻俩还是选择了留沪,至今发展还不错。而反观族长自己一手培养的女儿,遵从父命在县城做公务员,过得却不尽如人意。首先四线房子是消费品,根本没有金融属性,所以当地人除了工资收入,没有投资收入;其次,四线人口不断流失,导致税收不足,县财政预算常年紧缩,在当地做公务员收入也不高;最后,每次我们回县城老家,族长女儿都会说,他们这辈子已经看不到啥希望了,将来等她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让他去大城市。

3

专埋老人的坑

不像四线小县城的大族长,家住南方省城的我大婶,很早就规划了一条进军一线的路径,但却不幸的掉入了一系列的连环坑。

为了让儿子多见世面,2009年大学刚毕业,婶子就开始张罗儿子出国镀金的事。为了凑足学费,婶子一口气卖了几套省城优质房产,但没想到儿子雅思成绩不理想,只能勉强读个国外不知名野鸡大学,硬着头皮花了两年学费。熬到毕业回国,大婶子又到处托关系,为儿子在北京谋职铺路。这时候海归已经不吃香了,勉强谋得一份培训机构的岗位。考虑到儿子在学历上已经没有提升的可能,婶子就想到婚恋市场上搏一搏,为了让儿子有选媳妇的资本,在京买房升级为头等大事。

2010年随着大城市相继限购,大婶一家也因为儿子刚工作社保年限不够,被限制了。这时开发商为了迎合被限人口购房需求,推出了不限购的公寓。购房心切的大婶立刻全款在北五环外,买了一套商住两用公寓。

后面限购不但没有丝毫放松,反而不断打补丁升级。2017年北京限购已经严到连购买公寓,也要5年社保,誓要把“房住不炒”执行到底,可真的有5年社保资格的人,谁会去买公寓呢,能上户口能读书增值还快的住宅不香吗?于是北京的公寓被市场彻底抛弃,房价直接腰斩。

已经入坑的大婶并没有吸取教训,2017年又被中介忽悠看起了文旅房产,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广西北海的海景公寓。这种产品迷惑性极强,一般冬天带你去看美丽的海景,和因烧煤被雾霾笼罩的北方形成强对比,一口清新的海风瞬间吹得老人找不到北。再加上中介吹嘘北部湾经济起飞和即将限购限贷,大婶为了追上末班车,一口气买了三套公寓,不仅把手上最后的子弹全打光,还把儿子在京城的处女贷给报销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北海至今不但没涨反而持续阴跌,尤其是本地人根本不待见的海景房更是打折都抛不掉。大婶的儿子今年已经36岁,又遇到培训机构大裁员,想在北京安家的想法,越来越像个梦难以实现。而大婶也彻底躺平不再折腾,冬天偶尔发发各种沙滩海景度假照,在朋友圈找存在感。

4

尾声

以上三个都是我亲身经历的父辈故事,相信大家看完后都能找到一些自己父辈的影子。现在的竞争越来越强调代际的自律和积累,所以三代人总要有一代人做出牺牲。否则,仅靠年轻人自己打工,最多满足日常开销,根本攒不了首付。如果父母带头享受,把家底吃光用光,等到年轻人登上历史舞台,只能选择躺平,长此以往可能第三代都熬不出来。

其次,作为一家之长或者一族之长,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千万不要迷恋当年的荣光,陷入过去路径依赖的漩涡。试想改革开放40年,多少行业起起伏伏,40年前谁会想到互联网能像今天这样崛起。哪怕5年前主导快餐市场的还是方便面,而今天大家想吃快餐只会想到美团,饿了么!父辈中有不少人,知识体系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以计划经济主导信息时代,必然会把路带偏,让后代陷入盲目徒劳无用。只有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最后,理财、文旅地产、养生产品是骗老人的三大天坑。不顾家庭反对,执意要去填坑的老人不在少数。这背后反应的是子女对老人关爱的缺失,当子女的也应该反思,为什么老人宁愿相信外面的骗子,也不愿听子女的忠告?很多子女成年后,都会选择离开父母去大城市发展,这就让工业时代出生的父母,完全暴露在信息时代的激流中,大部分老人实际上并没有正确获取信息并甄别真假的能力。所以,培养父辈正确的财商,保护家庭资产,也是做子女的一门重要功课。

最后我想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是太多的年轻人已经陷入父母精心编织的坑里。明智的父母应该是,如果提供不了资金和资源,那就别当子女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本文链接:https://www.523it.com/faluzixun/32838.html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