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展现王权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展现王权的

鼎,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不过,你知道鼎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英雄雕像?宗教祭祀?战争武器?

不,都不是。鼎,其实是厨具!具体地说,鼎是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大锅”。

1999年,考古学家曾在秦始皇陵墓一陪葬坑中,出土了一件气势磅礴的青铜鼎。这是秦始皇嬴政的鼎,也是秦陵发现的体积、重量最大的铜鼎,号称“秦陵第一鼎”。

这口“大锅”,自然引出人们对秦始皇权柄的神往,也勾起人们对秦始皇后厨的好奇——

秦王鼎,真的用来炖羊汤吗?秦始皇的御膳什么样?秦国的国宴是哪个菜系?秦始皇吃得上番茄炒蛋吗?

秦王鼎,真的用来炖羊汤吗?还真是。秦朝的国宴,就有用王鼎熬制的羊汤。

从电视剧大秦赋里看,秦始皇的工作餐标准相当亲民——以与赵王会盟为例,吃的也不过是羊汤、水果、酒之类。

可以断定的是,番茄炒蛋、宫保鸡丁、四川火锅、西安Biangbiang面……这些我们今天的国民菜,秦始皇定然吃不到!

因为过水的面条要在汉朝传入,辣椒、番茄得到明末才从美洲传到中国,发明宫保鸡丁的丁宫保是清朝的退休干部。

难道身为始皇帝的秦始皇,吃得真的还不如我们吗?恰恰相反,秦国的国宴堪堪是餐桌上的博物馆,今人谁都吃不到!

先说主食。《史记·货殖列传》说:“关中自沂、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好稼稿,殖五谷”。

所谓的五谷,即是稻、黍、粟、麦、菽。

这五谷中,粟,也就是小米,是秦国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究竟产量有多大?秦穆公时,晋国大旱,向秦借粮,秦与之粟,通过船舶、车马运输,从雍城一直绵延到绛城,运输量约可绕秦国一圈。

“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秦人相当爱喝酒、也非常能喝酒。史书上记载的秦国公卿,动不动就酣饮,今天的话就是“喝大了”。

秦人所喝的酒,基本上都是用稻子酿成的米酒。有趣的是,秦人的稻米,主要便是酿酒,而不是最常用的主食。

和现在陕西人喜爱面食不同,秦朝时的秦人对制作面粉的麦无甚兴趣,乃至到了西汉中期,典籍里仍说:“关中俗不好种麦”。

不仅没兴趣,而且看不上——秦相张仪就曾轻蔑地说:“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就是豆羹和面。在秦人看来,豆子和面粉,都算不上什么好吃的食物。

当然,麦子的悲惨遭遇,在面条传入中国后,将被彻底改写。

而菽,即豆子,在榨油技术发明及豆腐发明后,也从冷板凳,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

再说餐前水果。早在西周时期,秦国便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郁、奠(一种野葡萄)、枣、瓜、葫芦、韭菜、葵、酸枣、桑根等等,甚至,秦国还是列国中最早出现菜园的。这种专门种植各种菜蔬的园子,被称作 “具囿”。

要知道,战国的饮食序列里,粮食一定是排第一位的。秦国能有功夫专门种菜,可见国力之盛和饮食文化深厚。

此外,秦国还与周边的列国贸易,“进口”蔬菜水果。比如,“越骆之菌”、“江浦之橘”、“云梦之柚”、“云梦之芹”等等。还有现在推崇的“樱桃自由”,秦人早在两千年前便实现了——在咸阳人家,最寻常的水果,便是樱桃。

秦国的瓜也闻名列国,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称东陵瓜。这个东陵瓜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哈密瓜。

水果吃完,下面就要吃肉了。

秦始皇嬴政的先祖,便是替周天子牧马的,西北地区最初也是游牧文化盛行的地方。谈起吃肉,列国没有比过秦国的。

秦人吃的肉包括野猪、羊肉、马肉、牛肉,还有黄河、渭河、径河的各类鱼虾。此外,也经由贸易,大肆“进口”列国的食材,比如洞庭的河鱼、东海的海鱼。

当然,野性未泯的秦国人,也是十足的野生动物饮食“爱好者”。秦国国宴上的野生动物菜品,包括野鸭尾、象鼻、猩唇、熊掌、猴脑、灌鸟爪等等。这些食物,今人是铁定吃不到的,个个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此外,便于肉类保存的酱肉也在秦国大行其道,咸阳城酱肉铺林立,甚至还发展出了专门的“制作经”。

再说说,佐料。

秦人的调、味佐料主要有酱、酿、盐、盐豉、孽鞠、姜、桂等。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战国以来城市经济时说,“通都大邑,酩一岁千酿,酿酱千板,浆千橄……盐豉千答。”可见战国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然兴盛,人们的味蕾追求也已被刺激出来。

佐料中用得最多的,便是姜和桂。“口之美者,杨璞之姜,招摇之桂。”这些佐料,便是各国君王,在鼎中烹饪高汤必不可少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这口大锅,会成为权力象征?

食物既是日常所需,也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系。

鼎不仅代表着国家物质财富,代表着君王掌控的生产资料,更代表着中华文化对国家使命的呼唤:仓廪殷实,国富民安。

在中国文化的深层基因里,权力便和责任相连,食物便和民生一系。

今之视昔——早在两千年多前,以农耕为本的中华民族,便已经沉淀出深厚的饮食文化,并由这饮食文化,架构出中华文化的人本主义。

其后两千年,中华文化勃兴不衰,中国饮食达到了举世无匹的文化高度,这可不是只有数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可比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展现王权的

宗教作为一种方法论,其效力在中华文明建立 的过程中,早就被武力征讨和强力掠夺给稀释的一塌糊涂。

王权依附的宗教,从一开始就是儒教。在确立了中枢地位之后就再也没被偏离过。

同理,外来宗教也是在攀附王权的过程中才得以传播,也就是说,宗教在中国的地位,始终是作为王权的统治工具存在,而从未超越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展现王权的

秦朝加强皇权,汉朝确定儒家思想治国,之后就没有宗教什么事了。宗教不可能再影响到朝廷,在皇帝和文武百官中,不会全部都信仰宗教。

即使在中国兴盛的佛教,依然受到朝廷的打压,这对宗教来说,想要扩大神权,迟早让朝廷盯上。

像黄巾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中,都带有宗教色彩,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朝廷对宗教的厌恶,因为宗教信仰,总能拉起一批农民来造反。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