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6

帝姬和公主的区别(先帝的女儿和新帝的女儿如何区分)

在不少古装剧中,都有让人不能忘怀的“公主”角色。

比如《大明宫词》中美丽动人的太平公主,《美人心计》中妄想争权的馆陶公主,《庆余年》中心狠手辣的长公主,还有《清平乐》中备受宠爱的福康公主等等。

但,不是所有“公主”都叫公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公主的称呼问题。

1.公主和驸马是怎么来的?

在遥远的周朝,因为周王室姓姬,当时“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所以周天子的女儿被称为“王姬”。

等周天子的女儿到了结婚的年纪,周天子会把女儿嫁给诸侯,他身份太高,自己不主持婚礼,而是让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

这时,周天子的女儿就获得了“公主”的称号。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与之对应的“驸马”,含义也很简单,小孩子都知道的,我一定要告诉你。

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讲到:“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称;帝婿非正驾之车,乃是驸马之职。

皇帝出行时乘的车驾为正车,随行的车驾为副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驸马都尉”这个职位。这个职位原本由皇亲国戚的子孙担任。

三国时期的魏国,何晏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然后担任驸马都尉。

到了晋代,杜预娶了司马懿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了司马炎之女常山公主,他们都被授予这个职位。

魏晋以后,“驸马都尉”这个职位就成了皇帝女婿的标配,简称“驸马”,是虚职。

不仅汉族把公主的丈夫称为驸马,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这样做。《辽史·百官志》就提到:“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帐宅之事。”

所以,世界上本没有驸马,封的人多了,就成了惯例。

2.王爷的女儿咋称呼?

在古代,天子的女儿和诸侯王的女儿是两种概念。

但春秋战国时期,她们都是公主,只不过“王姬”是周天子女儿的特殊称呼。

到了汉朝,皇帝的女儿一般被封为县公主(县主)。听上去好土的感脚。极少数被特殊对待,封为郡公主(郡主)。

诸侯王嫁女儿时都是亲自主婚,所以他们的女儿被称为“王主”、“翁主”。这些姑娘比皇帝的女儿级别低一些,所以她们一般被封为乡公主亭公主,极少数被封为县公主。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诸王之女有各种封号,涵盖了郡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例如嵇康的夫人曹婉仙,她是曹操的曾孙女,和皇帝的关系较远,就被封为长乐亭主。

还有北齐高欢的侄孙女高妙仪,她老爸高睿只是郡王,但她被封为扶风郡公主。

隋朝时这混乱的封号有所改变,诸王之女一般被封为县公主、邑公主。

到了唐朝,郡主成为皇太子之女的特定封号,诸王之女称为县主。

3.公主的衍生称号

如果皇帝过世了,新的皇帝继位,那先帝的女儿和新帝的女儿如何区分呢?

汉朝就有规定,天子的女儿为公主,姐妹为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一直到明朝,基本上都是沿用这种叫法。

在《庆余年》中,李云睿是庆帝的义妹,所以被称为“长公主”。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里面,宋仁宗的姑母魏国大长公主偶尔出现。她是宋太宗第八女,被视为所有女子的典范。

所以剧中宋仁宗要求女儿徽柔写下她的事迹,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公主。可惜小徽柔调皮,不懂老爸的心情,只用“好,甚好,非常好”来赞美大长公主。

据记载,这位魏国大长公主长得和老爸宋太宗一样,面黔色而体肥。她结婚的时候,驸马李遵勖就和公主乳母通奸,还被发现了。宋太宗大怒,要严惩驸马,公主哭着请求老爸,驸马这才被赦免。

由此可见,所谓的贤德典范,背后不过是一地鸡毛。

原本皇帝的女儿都称“公主”,但总有那么几个皇帝不走寻常路。

被戏称为“穿越者”的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然后一拍脑袋,决定改公主为室主。这莫名其妙的寝室长的感觉是怎么肥事?

然后他亲自示范,封自己的长女为黄皇室主。

王莽一共有三个女儿,另外两个女儿封号更奇怪,次女王晔被封为睦脩任,三女王捷被封为睦逮任。这是啥意思咱也不懂,就觉得怪拗口的。

新朝灭亡后,大家并没有沿用王莽的叫法。

时间一晃,到了宋徽宗政和三年,宋徽宗模仿周朝制度改公主为帝姬,同时把封号从国名改为寓意吉祥的词语。同样的,郡主改为宗姬,县主改为族姬

如果有人问你,为啥《三生三世枕上书》中的白凤九被称为“帝姬”,你知道怎么回(显)答(摆)了吗?

看看宋徽宗给女儿们的称号:嘉德帝姬、荣德帝姬、柔福帝姬、寿淑帝姬……虽然他家女儿的名字尽是些金啊玉啊之类的,略显俗气,但公主们的称号都挺端庄。

然而,宋徽宗还没死,北宋就灭亡了。到了南宋,皇帝们又恢复了公主的叫法。

4.清朝的公主是“格格”吗?

受《还珠格格》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格格”就是清朝对公主的叫法。今天,让我来告诉你真相!

在后金时期,大汗和贝勒的女儿一般被称为“格格”。这个叫法不是正式封号,可以理解为对皇族女儿的统称。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然后模仿明朝的制度,称皇帝之女为“公主”。

他还给公主分了等级,皇后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叫“和硕公主”。

于是,“格格”成了其他贵族女子的称呼。

当然啦,有的公主就算不是皇后生的嫡女,凭着皇帝的特别宠爱也能获封固伦公主。

比如乾隆帝心爱的十公主,由惇妃所生,但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

而乾隆帝的令妃魏佳氏,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小女儿只是“和硕和恪公主”,差距有点大。

到了顺治年间,“格格”又被分为5个等级: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这五个等级之外统称宗女

详细点讲,亲王的女儿叫“和硕格格”,也就是是郡主。

世子和郡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也就是县主。

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也就是郡君。

固山贝子的女儿也叫“固山格格”,是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称“格格”,是乡君。

等级更低的贵族之女,全部称宗女。

上面这些郡主、县主等等,她们如果还没有正式获得郡主、县主的封号,也是被统称为“格格”。

汉语的“驸马”对应到满清的“额附”。

固伦公主的丈夫是固伦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是和硕额驸

同理,格格们的丈夫按等级依次为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懵?

因为清朝的满洲皇室爵等级实在是多,足足有12个级别,分别是: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连皇族男子都分这么多等级,他们的女儿分5等已经算少了。

当然了,格格除了指王公贵族的女儿,还有别的用法。

有时候,“格格”被用于对地位高贵的女子的尊称。比如孝庄太后身边的苏麻喇姑曾抚养过康熙帝玄烨,所以在康熙年间的内务府的报告中,她被尊称为“苏麻喇额涅格格”。

亲王的低等级妾室也可能被称为格格。

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太后,也就是乾隆帝的亲娘孝圣宪皇后,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康熙帝完善了后宫妃嫔制度,从此,皇帝的女人被称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等,后宫中不再有“福晋”和“格格”等称呼

所以,在《甄嬛传》和《如懿传》中,那群争奇斗艳的女人没有叫“格格”的。

讲了这么多,大家都清楚了吗?记好这些知识点,以后看宫斗剧,特别是清宫剧,会更有意思哦。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