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7

习俗是什么

习俗,是习惯风俗的意思。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具有一定的流行范围,一定的流行时间和一定的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均可称为习俗,这亦是习俗的基本定义。

旧社会时期,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是大部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淡化、禁绝。不管是合理的禁忌还是不合理的禁忌,都可以统称为习俗。

习俗是什么

延伸阅读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1、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3、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1、传统习俗一: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一个永恒题材。

2、传统习俗二:赏菊、饮菊花酒。“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同时,菊花也被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就是菊花。

3、传统习俗三:亲朋欢聚畅饮。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吃喝玩乐也是古时重阳节的主题。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活动,在风景名胜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风、赏赏菊,喝点小酒助兴,可谓惬意之极。

4、传统习俗四:吃重阳糕。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吃重阳糕外,还要互相馈送重阳糕。

傣族的民族习俗

1、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2、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3、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4、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5、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6、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

7、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8、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