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72

人类为什么害怕尸体

看到动物尸体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难过或者恶心,或者毫无波澜,很少出现“害怕”的情绪。可面对人类遗体,哪怕只是影像资料,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畏惧。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即使不是自家亲人逝去,也会给予一定的尊重,往往不会直呼大名议论。

在自然界,面对死亡的同类,很少有动物对其本身感到害怕,如果出现躁动,则是对捕食者的不安。

有的动物会悼念同类遗体,比如大象、猴子。有的动物不仅不怕同类尸体,还直接猎食同类

螳螂有同类相食的特性,雌雄交配的时候,雄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雌性给吃了。以前人们认为,这是雄性甘愿献身,让母螳螂吃饱,为生育后代提供充足营养。

后来有科学家发现,雌螳螂是否吃雄螳螂,很可能仅仅取决于自己饿不饿,以及雄螳螂逃得快不快。

动物对于同类的遗体,显然没有人类的反应那么大。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害怕同类的遗骸呢?其中有很多原因。

文化和同理心使然

主流文化中,人们虽然能够正确看待死亡,但对尸体依旧讳莫如深,无论是完好无损的,还是支离破碎的。

其中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影响,譬如在我国,死亡在故事、传说中经常跟神鬼相关,遗体就跟“阴森”等负面词汇扯上了关系。当然,我们要相信科学。

人类有一群名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帮助我们模仿、学习、体会他人情感。当看到别人受伤时,我们感到自己好像也在疼;别人大笑,我们也被感染。

这是人类同理心的一个来源,我们是有同理心和联想能力的,所以看到同类遗体时,会联想到自己的现在、未来、死亡,于是滋生害怕等情绪。

进化的影响

·天敌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如今的人类不需要担心任何天敌,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类自己。但是在很久以前,人类祖先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

在那时,地球上生活着恐猫等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天敌。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眼中的同类尸体往往会传递出一个讯息——危险

想要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延续,每个物种都需要有感知危险的能力。发现危险之后,要么战胜、杀掉危险源,要么逃跑,人们将这种反应称为“战逃反应”

战逃反应能够让基因得以延续,所以在我们的体内遗传下来。现在恐猫早已灭绝,可看到同类遗骸时,我们依然会感到害怕。而对于人类祖先来说,动物遗骸意味着食物,所以我们并不那么害怕。

·病症

同类尸体除了意味着可能存在的捕食者之外,还代表着疾病。以前很多人因为患上传染性疾病而死,健康的人只会感到害怕并且避而远之。

人类也有不怕同类尸体的时候

很多人都是惧怕同类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有些人见惯了遗体,内心就不会产生害怕等负面情绪了,比如医生,战乱时候的士兵。

有时候,最亲密的亲人逝去,人们也不会觉得害怕,只是觉得悲痛。

此外,在条件特殊的情况中,人类也会出现动物那样“同类相食”的事件。这类事件一般发生在极为饥荒的年代,一些人对尸体的恐惧,会被求生的渴望压制

《墨子》书中有记载,楚南之国,如果谁家生了第一个孩子,必须先杀掉然后分吃,如果味道好,还要献给君主。

《北史》中提到一个流求国,说是乡里如果死了人,乡亲们会将遗体“分而食之”。

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也存在“食人族”,他们吃同类遗体不是为了饱腹,而是因为一些信仰

有的部落认为食用后,能换来明年的风调雨顺;有的部落则认为,在亲人去世后吃对方的遗体,可以让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是一种纪念

但是,食用人类遗体可能导致感染脘病毒,患上库鲁病等疾病。库鲁病致死率高达100%,也就是说一旦感染必死无疑。

发现这种疾病机制的是病毒学家盖杜谢克,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盖杜谢克发现,“弗雷人”部落中出现了一种怪病,患病者初期头疼、关节疼、发抖,严重时莫名其妙手舞足蹈,最后丧失记忆、在大笑中死去。

他排查了饮食、土壤等因素,都没发现问题,最后在一位部落长老的葬礼上发现了关键——弗雷人将长老的遗体分而食之。

患上库鲁病的弗雷人

盖杜谢克也分到了一部分,他带回实验室做了各种研究分析,最终发现库鲁病的起因就是朊病毒。除了人类,动物也可能患上朊病毒引发的疾病。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