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52

选择权(我们从“留、调、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昨天看到这么一句话,颇受触动:

选择权这个词,最早是在看到一个视频的时候听到的。

选择权(我们从“留、调、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位女教师在视频中,对孩子说,老师之所以让你们现在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让你们在未来,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这位老师的这句话,也经常被我媳妇引用,教育我儿子好好学习。

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管是父母、妻子,还是我们自己,都想让自己拥有选择权。

拥有了选择权,就意味着,不管是在什么事情中,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选择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事情。

选择权的对对立面,是什么?

那就是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都不愿做出选择的选项。

举个例子,当别人都想留队的时候,你就是那个被淘汰的人;当别人都想退役的时候,你就是那个最后被留下的人。

一言以蔽之,你想干的干不成,你不想干的都会变成现实。

是不是感觉这样,好憋屈。

是的,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所安排的,往往是别人挑剩下的。

职业化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选择权?

无他,干就是了。

我们都知道职业化的基本原则,是鼓励长期服役,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待遇保障越好。

同时,暂行规定中,除了“6+3”的基本门槛之外,也设置了门槛和淘汰机制。

之前大家说的,尉官达龄退役,将成为主流。

一方面是退役因为名额紧缺的原因,那些想早点走的,没那么容易了;

另一方面,年龄和衔龄都将成为门槛,到了这个槛,你要是迈不过去,那就不得不面临退役的境况。

从留来说,只有好好干,才能让个人的能力素质得到锻炼,也才能有更多晋升,乃至长期服役的选择权。

你可以不选择,但是你选择,如果没有选择的权利,那就只能被动等着安排,而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可能性很小,属于捡漏型的。

鼓励长期服役,但是想干到退休,没那么容易。

从退来说,如果名额成为稀缺资源,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

从一级党委的角度来看,这个名额给谁不给谁?如何平衡?如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选择那些好好干的。

这样,既能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也营造了两个的工作氛围和晋升环境。

好好干才能退役,这并不是悖论,而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些妄图通过不好好干,甚至考核不合格来达到退役的,最终只能让自己遍体鳞伤。

从调来说,今年的选调中,不少岗位就要求有基层主官工作经历,或者有什么工作经历,有哪方面的特长和经验。

这些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靠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的结果。

作为越来越看重经历的职业化,想要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唯一能做的,就是丰富经历。

不管未来如何,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记住一点,先把本职干好,剩余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和付出。

当然了,提高选择权,也是方方面面的,干是最基本的,但也不是傻干,一门心思,不管不顾的干,大部分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抬头看天,低头看路,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最终提高自己的选择权。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干吗,好像谁不会是的。

然而,现实中,却很容易出现一种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风气和氛围不太好的单位,越是那种肯干的,越是与这个单位格格不入,甚至最终都得不到啥好处。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么看:

1、你不能决定这个单位成为什么样的单位,但是你可以决定你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2、干工作既是为单位,更是为自己,你不可能永远在这个单位,离开谁你拥有的只有你自己的能力;

3、所有的背景和资源,都是他人或者他人的长辈努力出来的结果,单纯抱怨和羡慕毫无意义;

4、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努力;

5、努力了,你可能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如果不努力,你更不可能拥有选择权。

本文链接:https://www.523it.com/faluzixun/32989.html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