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36

女生怎样自罚还不被父母发现

女生怎样自罚还不被父母发现

06-09 03:31 1次浏览

近日,知名育儿博主“粥悦悦”发帖称,周末全家打算去珠海长隆玩耍,而6岁女儿因为没有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被惩罚独自一人留在家中至深夜。

全家出发前,粥悦悦对女儿的哭泣哀求无动于衷,出发后邻居阿姨提出想要帮忙照看孩子也被拒绝,事后还对自己惩罚孩子树立的权威感到沾沾自喜。

粥悦悦以绝对的权威“赢了”孩子的服从,却没“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心甘情愿的合作。

你是否也曾听到过这些话:

不要管他,让他哭!

你信不信我把你丢这里!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些或许你我都曾经历过,本质上和粥悦悦一样,都是在用错误的方法来惩罚打压孩子。

父母不应该通过控制、惩罚的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应该学会维护孩子的尊严,“赢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不要“赢了”孩子,家长应该规避的惩罚误区

所谓惩罚,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吸取教训,以负面方式刺激心理和生理的行为。

在学术上,根据惩罚内容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根据惩罚方式又分为代偿式惩罚和剥夺式惩罚。

物质惩罚,比如取消零花钱、不许吃饭、不准睡觉等就属于物质惩罚。

精神惩罚,批评、斥责等属于精神惩罚。

比如,最近因为暴躁教育方式而频频上热搜的杨烁,因为儿子走路方式不对就大声斥责,随机选的房子不合他心意,面对儿子冷嘲热讽。杨烁这类对儿子言语上的行为就属于精神惩罚。

代偿式惩罚,所谓代偿式惩罚,是以增加额外任务或负担为措施的惩罚。

剥夺式惩罚,所谓剥夺式惩罚,是以减少或剥夺学习、玩乐或其他机会为措施的惩罚。

粥悦悦将6岁的女儿独自待在家中,不让她去珠海玩,剥夺了女儿玩耍的机会,这就是剥夺式惩罚。

粥悦悦要求女儿必须完成双倍的学习任务,才答应回家接她,增加她女儿额外的学习任务,这就是代偿式惩罚。

然而,惩罚孩子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曾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明确表明: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它的代价和长期效果。事实上孩子会用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作为长期效果来回敬我们的惩罚。

“四个R”是指: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必非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退缩(Retreat):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能让他抓到。”;自卑——“我不是一个好孩子了。”

正如《正面管教》书中所言,惩罚虽然短期内可以看到效果,却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长期的伤害。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生,在她4岁的时候,因为不愿上幼儿园,傍晚回家的路上便把她丢在路边大概十来分钟。等她妈妈回来,便大声质问她:“要不要上学!”小女孩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说:“要?”从此以后,这位女生再也不敢违抗妈妈的任何意愿。

长大后,她妈妈时常把这件事当教育案例,言语间充满得意,而童年里的那些恐惧无助已留在了她的心里,内心充满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感觉会被抛弃,患得患失。

这位女生的妈妈和粥悦悦一样,把自己的权威凌驾在孩子的安全感之上,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至于她对妈妈产生愤恨情绪和不信任感,遇事容易退缩,与人交往害怕被抛弃。

许多父母对立竿见影的惩罚效果引以为傲,殊不知对孩子的伤害已无法挽回,失去了与孩子培养良性合作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赢得”与孩子的合作呢?

4个步骤,“赢得”与孩子的合作

《正面管教》一书中,将赢得合作的步骤分为以下四点:

①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②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并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的经历。

③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④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赢得”孩子的基础。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才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有一次我嫂子带着儿子“包子”来我家玩,包子比较调皮一直在捣鼓晾衣杆,我嫂子提醒到:“宝贝,别玩了,小心待会砸到自己!”果不其然,没过几分钟就听见“砰”的一声,小包子哇哇大哭。

我嫂子赶忙上前抱起小包子,对他说,“都叫你不要玩了吧,让你不听话,你看砸到自己了吧!”

按照嫂子的做法,包子根本感受不到妈妈的理解,更别说听妈妈的的意见了,只会更加难过,沉浸自己的情绪里出不来。

如果按照“赢得”4步法,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先表达对孩子理解,说:“宝贝一定很疼吧?要是我被砸到肯定也特别疼!”,再积极引导,“妈妈其实特别担心你又被砸,下次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最后再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上来就对孩子一顿批!

在《妈妈是超人》一期节目中,嗯哼因为妈妈霍思燕特别关注朋友的儿子而忽略了自己表现得闷闷不乐。等霍思燕送朋友离开后,来到房间,没有急于教育嗯哼,而是耐心开导对嗯哼。

“你是觉得妈妈爱别人不爱你了吗?”

“因为他长得像你。”

“妈妈喜欢他,是因为特别爱你。”

首先,霍思燕明确表达了嗯哼的感受:“觉得妈妈不爱我了”,并表示理解嗯哼的心情,再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喜欢他是因为他像你”,最后还与嗯哼分享了怀孕经历,逐渐让嗯哼放下心结摆脱了不良情绪,良好的沟通“赢得”了嗯哼心甘情愿的合作。

总结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教,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有着无限的可能,不要用控制和惩戒“赢了”孩子,要用理解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属于个人非盈利测试性网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plhsf@163.com 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