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13

沙县小吃城攻略(三明沙县小吃城)

沙县小吃城攻略(三明沙县小吃城)

06-05 19:58 1次浏览

来沙县

你不能错过的

沙县小吃文化城

跟随小编

一起了解一下

沙县小吃文化城位于福银高速沙县出口处,始建于2007年,规划用地总面积226亩,建筑总面积17.88万平方米,总投资7.6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一期于2008年12月2日正式开门营业,小吃城的整体风格采用中国古典徽派民居设计手法,遵循国家4A级景区进行业态布局,以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遵循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将建筑和谐地融入沙县的历史人文、淘金山自然景观的格局之中,展现了沙县16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饮食文化古城风貌,这里汇集了小吃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宿,旅游购物等多项功能,是一个功能配套完善、内容丰富多彩的旅游美食购物街区。

2010年,为进一步增强沙县小吃文化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彰显沙县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沙县小吃文化城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11年4月成立小吃文化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工作组。项目组严格按照国家4A级景区评定标准进行整改、提升,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于当年的11月19日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在2011年的“12.8”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4A级旅游景区的授牌仪式。

沙村的由来

早在公元379年,也就是东晋太元四年,政区调整时将南平县改为延平县,于是,在人口发展的延平县南乡沙源地设沙戍,“戍”就是守卫的意思,是军队戍守所在地。后来,沙戍所在地的人口不断增长,在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沙戍所在地建立了县级建制,县名就叫“沙村县”。

兴许是后来的领导觉得“沙村”的名字太土了,传说隋朝时更名为“沙县”,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叫沙县倒是十分可靠,唐永徽六年(655年)后,沙县作为县一级建制,再也没有变过。所以,沙县已经走过了1600多个春夏秋冬,可谓是历史悠久。

小吃明档

小吃明档是我们小吃集团公司从十八家沙县小吃传承人中反复筛选出来的,滚粉豆腐丸、木清泥鳅粉干这两家店都有各自的拿手品种,真正做到了口味地道还不重样。

小吃明档经营的沙县小吃种类达到了六十余种,有在外地沙县小吃店常常吃到的扁肉、拌面、炖罐等经典品种,也有只在沙县才能吃到的豆腐丸、芋饺、泥鳅粉干等地道口味。

来小吃城一定要品尝一下纯正的沙县小吃,沙县小吃从本质上看,可以说是农耕文明时期的饮食文化菁华。当地的文化学者将其做了研究,说沙县小吃文化有三大特征:

沙县小吃渊源有自。这是沙县小吃的文化源头。沙县先民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古汉族传统饮食文化带到了沙县。一代又一代的沙县人将古老的小吃制作技法口传心授,用心珍藏着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默默地绵延着古汉族饮食文化。从沙县板鸭的干香之中,您能咀嚼出周代腊肉手法的精妙。从沙县民间酿酒—酸冬红、冬酒的醇香之中,您能体会到《诗经•豳风•七月》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意。从沙县豆腐之爽嫩中,您将感叹源自汉代老浆点卤的神奇。沙县小吃就是中原饮食文化、闽越饮食习俗、当地丰富物产相结合的结果。

沙县小吃传承有序。这是沙县小吃的制作工艺得以世代流传的原因。沙县小吃创于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旺于当代。小吃的制作通常以农业节气、传统节日和祭祀等紧密相联,所以沙县小吃的制作工艺代代传承,不曾流失。在沙县人童年的记忆里,时令节庆就是一种精美的小吃、一种馋嘴的味道。春节有年糕、白果;元宵节有汤圆、春卷;清明节有清明果;立夏有喜果、米果;端午节有花椒饼等。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是小吃作坊,街头巷尾都是小吃的培训地、竞技场,人人都是学生、选手,专家、评委。

沙县小吃创新有方。这是沙县小吃走遍天下的秘密。进入市场后的沙县小吃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尤其是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沙县小吃开创出小店创大市场、农民进大城市的“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扁肉担子到小吃集团,从土农民到小老板,从小吃业主到行业精英的华丽转身。

沙县小吃,已经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将沙县人脉络相连的精神。

广容轩

广容大酒店的宴会厅“广容轩”,它是举办大型美食聚会、婚宴、招待会等高档聚会活动的好去处,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整座城的全貌。

沙县小吃文化城是全国唯一以饮食作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城内高堂华屋,连片成群,飞檐翘角,悬金字牌匾、富有地域特色的仿古建筑形态,渲染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右手边上是沙县的淘金山,可以看到福建唯一的佛陀舍利塔,华夏第一大石雕卧佛就在塔的下方。

广容大酒店往东南方向,一路有经营翡翠挂件、瓷绘、木雕根雕等特色工艺品的“艺缘居”、“瑞宝斋”、“奇石根艺”及“百福精品馆”等,还有以“绿色、健康、专业、创新”为经营理念、经营本地各类菌菇、笋干、蜂蜜、土鸡蛋、茶籽油、夏茂冬酒、老潘头酱油豆腐乳系列,富口老情人豆腐干,各种风味板鸭,腊肉等的源野乡土特产礼品店,顺和特产店及沙县板鸭店。

庙门扁肉店

沙县扁肉大家都很熟悉了,庙门扁肉店的扁肉早在1997年就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沙县扁肉与北方的馄饨大同小异。各地对馄饨的叫法不尽相同,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武汉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江苏称“淮饺”,新疆称“曲曲”,不胜枚举。沙县琳琅满目的小吃中,扁肉是最有人气的小吃,沙县扁肉因馅料、汤料、吃法、调味上的差异,分为煮扁肉、炸扁肉、炝扁肉、三鲜扁肉、虾肉扁肉、扁肉面等20多个品种。

沙县的“扁肉”制作有一套严格的选材和制作工艺要求,堪称沙县小吃源于千锤百炼的美食典范,也是沙县小吃文化城三期广场《梦》雕塑所表现的主题。

制作流程:

买回凌晨宰杀的猪肉后,将腿肉去除筋膜、顺肉纤维横切成较大块状或条状,扁肉馅制作不用刀,放在木墩上用特制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细腻的肉泥,正常一块肉馅要打近万次,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如果用绞肉机,做出来的肉馅的口感、韧性远不如木槌打成的,为了保证口感品质,许多经营者用木槌敲打。肉馅敲好,再加少许盐水、白糖、味精搅拌匀了、肉质便会脆嫩多味。包制扁肉的面皮很薄,薄到透明,一斤面粉能加工四五百张皮胚,只有饺子皮的四分之一厚度,一斤面粉擀出600多张面皮,堪称一绝。

而“庙门扁肉”可就真是沙县“扁肉”中的精品了。他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传承,而且严格秉承祖上传下来的独特秘方,精选上等原料,严格通过多道工艺程序调制而成。他们的扁肉皮薄透明如纱,裹着粉红肉馅,鼓鼓的漂浮在清汤上,加之零星芝麻些许葱花点缀,非常具有诱惑力,尝一口扁肉,鲜、嫩十足。

郑湖板鸭店

沙县板鸭共有两类,一类是以夏茂为主,相对更湿一种,另一类就是郑湖板鸭,它是沙县板鸭腊鸭的主流品种,在城区、郑湖、南阳、南霞地区尤为流行,这一带的板鸭均为腊鸭过去只在农历腊月才制作,是一种用于正月待客的保鲜食品。农耕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板鸭均为自家饲养的半番鸭制作,从小就吃农户家的稻谷、剩饭长大,绝对是绿色有机食品。

制作方法:

沙县板鸭在配料和烘烤的方法有自己显著特色,首先是将肉鸭子宰杀开膛洗净,切去翅、掌、下颚舌等,放入调味好的缸中腌24小时;等浸泡好了取出后用小竹条撑开成板块,放置在户外自然风干晒干;最后在地炉中烧木炭和油茶楂饼,加上米糠壳或者油茶壳等,并盖上盖子,将板鸭焖烤48小时左右。烤制时,先用中火脱水,后用小火烤干而且要注意随时翻动,是其受热均匀,防止烧焦,待呈金黄色时取出晾凉就成成品了。

沙县板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而且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手艺传承了千年的历史,从这一只小板鸭身上就能感受到咱们沙县上千年的美食文化史,沙县民间有人作诗云:“农事冬闲毕,相邀做板鸭,椒盐擦匀透,竹撑似琵琶,炭火融融烤,香气徐徐发,皮酥肉油润,配酒最堪夸”。

石磨

东大门有个巨大的“石磨”。“石磨”是咱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米啊,面啊,豆制品等都离不开这盘石磨,沙县小吃的原材料大部分是米、面和豆类,所以家家户户就更离不开这盘石磨。

古老的沙县人用这盘石磨将原料磨成浆水,再经过巧手制作成色、香、味形俱全的可口食品,并把小吃做到全国闻名,显示了沙县人的勤劳与艰辛。

沙县27.2万人口中,外出经营小吃人员有将近6万人,目前,全国现有8.8万家沙县小吃门店,产值超百亿元,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56个国家(地区)。

小吃业主长年在全国各大城市闯荡,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每年20亿元以上的资金,还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些有资金、有理念的小吃业主,已成为沙县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县小吃业主返乡创业,范围涉及工业,种植,养殖,运输,饮食服务等各方面,有力地激活了沙县民间资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plhsf@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属于个人非盈利测试性网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plhsf@163.com 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