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15

武汉速度:100000000000000000(别数了,这是十亿亿)

武汉速度:100000000000000000(别数了,这是十亿亿)

金磊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万万没想到,因为速度武汉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这种速度有多快?

每秒十亿亿次计算!

  或许你会好奇,武汉到底是如何解锁这种速度的?

  直接上答案: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东西。

  在 AI 时代下的当今,它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基础设施了。

  有了它,一个城市就是支撑起许多重大的 AI 应用项目,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等等。

  再简单来说,就是给一个城市装上了个“马达”,可以让它快速发展。

  而且还是大家都用得起的那种。

  于是乎,在武汉建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初期,便成了武汉企业竞相争抢使用的“香饽饽”。

  武汉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斗鱼 TV、立得空间等,纷纷前来入驻,一度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讲真,既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定位,是城市的一种基础设施。

  那么质量、安全性方面必然是有较高的要求。

  绝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的那种。

  武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AI 时代下,武汉给其它城市打了个样

  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在去年 10 月份宣布正式启动,12 月 28 日开始建设。

  仅仅耗时6 个月,在今年的 5 月 31 日,便正式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要是按照传统方式建造,可是得花上 12-18 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能如此之快,是因为武汉采用了一种新的建造方式:

预制模块化机房+整柜交付。

  而且正如刚才所述,刚刚上线,便有众多高校、企业单位入局,算力“火力全开”。

  这局面,让武汉立即做出决定,扩容!

  二期项目的建设已经在路上了。

  这得是多大的吸引力,能让各单位如此买账?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下它都能用来干什么。

  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中心四平台

  这个“中心”很好理解,就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基于此,武汉要打造面向千行百业的四大平台:

  • 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 应用创新孵化平台

  • 产业聚集发展平台

  • 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

  一个城市要想发展人工智能,算力,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现实是,科研机构、中小公司,往往很难有这样的技术、经济实力。

  因此,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要做的,就是让大家都用得起强大的算力。

  而且还是用得起、用得好、放心用的那种。

  除了算力,应用落地也是制约 AI 发展的一大因素。

  应用创新孵化平台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武汉有一家做智能机器人的公司,就通过这个平台,打造了全球首个机器人补药系统。

  在药品分拣这个任务中,由原先的平均耗时 50 秒,啪的一下就压缩到了3 秒

  这不仅让药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更加受益的还是广大的患者。

  单是应用的落地还是不够,凡事要壮大,都离不开一个词——生态。

  这里亦是如此,于是产业聚集发展平台便发挥起它的作用了。

  就目前来看,武汉已经吸纳了像中科院自动化所这样强有力的科研单位。

  而这些单位还会带来更多的行业技术专家,孵化更多的创新企业。

  据武汉自己的预测:

到 2023 年,武汉的 AI 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 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5000 亿元。

  最后,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这就是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要 focus 的点。

  武汉的已然具备人才密集的优势,而它现在更加鼓励高校和龙头企业,做好产学研结合。

  例如创建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创新科研组织。

  整体来说,就是在抓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关键人才。

  这就是武汉给其他城市做出的“范本”。

  但这一整套的背后,还是离不开高标准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何为高标准,又该具备哪些条件?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给出了一种正解。

  首先,具备一定AI 算力规模以大算力使能大模型、赋能大应用,而且还得是领先的全栈技术。

  例如 AI 服务器集群的算力密度、能效、网络能力,都得是采用先进专为 AI 计算所设计的处理器。

  AI 计算框架具备支撑大模型、全场景的训练能力,芯片与其它硬件协同,源源不断地输出算力。

  还有 AI 开发平台,需是具备全流程极件开发及自动化能力,可以提升集群的资源利用率。

  其次,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还得是自主可控的。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现被“卡脖子”的情况,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科研创新。

  第三,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还得有一套合理的基准测试评价系统

  这是因为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测试结果,其实与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

  例如分数得是可量化的;可以适应单卡内存规模变化、可适应多卡;支持神经网络运算;以及具备多机通信等特点。

  最后,不仅建得好,还得用的好,对城市的经济、孵化、人才产生价值。

  由此看来,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符合这些标准的了。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便是:

  城市为什么要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先来看下近年来大火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从 2019 年至今,大模型的体量可谓是爆炸性的增长。

  这就对 AI 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之下,全球都在布局大型 AI 算力基础设施。

  例如已建成的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的 Summit、鹏城实验室的鹏城云脑Ⅱ、富士通的 Fugaku 等。

  而其它更强性能的算力基础设施,也在建设的路上。

  很明显的一点:

下一代 AI 的发展,亟需大规模集约化 AI 算力基础设施。

  而归回到我国,在这方面的布局也是早有准备。

  科技部对此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早在 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便提出了布局方式:

要围绕构建一个体系、把握双重属性、坚持三位一体、强化四大支撑”进行布局。

  规划中体现出的一个重大任务,便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

  而后,科技部提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标是在 2023 年,布局建设 20 个左右试验区(目前已经支持北京、上海等 15 个地方)。

  其中一个核心的点还是,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条件支撑。

  而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考虑,科技部同样强调:

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然成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上升到国家层面,亦是“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如此重要,能够符合国家、城市要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又该去哪里找?

  华为昇腾 AI,了解一下。

  昇腾 AI,这里有现成的

  武汉打造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说是给全国其他城市打了个样了。

  好用,确实好用。

  而在它背后的技术实力,正是来自昇腾 AI 基础软硬件。

  例如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现场,所采用的大型设备,便是基于昇腾 AI 的Atlas 900 AI 集群

  据了解,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设规模 100P FLOPS 人工智能算力。

  而这么强大算力,是由数千颗华为昇腾 AI 处理器组成。

  而武汉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建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离不开华为的帮助。

  华为派驻了 10 余名工程师,与建设方湖一道,夜以继日协商、规划。

  聊到这里,还不得不“插播”一下华为和武汉的关系。

  众所周知,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会给华为输出一大批人才。

  而此次华为力挺武汉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算是一种“反哺”了吧。

  回归正题,昇腾 AI 为什么能够胜任如此高要求的项目?

  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昇腾 AI 可以说是软、硬两手抓。

  早在 2018 年,华为就发布了全栈全场景的 AI 战略,同年便发布了昇腾系列的第一个 AI 芯片——310。

  而时隔仅 1 年,便推出了昇腾 910 训练芯片,性能也是极其强悍,一问世,便拿下了“全球算力最强”、“训练速度最快”的头衔。

  基于此,华为进一步推出了 Atlas 900 AI 集群,可谓是全球算力巅峰的代表之一:

可以在 60 秒完成基于 Resnet-50 模型训练,比榜上的第 2 名快 15%。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能力,可以让 Atlas 900 在探索宇宙、预测天气、勘探石油、自动驾驶等领域大放异彩。

  而这些领域,恰好正是一个城市 AI 发展的重点“高地”。

  在这一点上,武汉选择华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刚才也提到了,一个合格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仅仅对算力有要求,还需要软件的相辅相成。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让它具备全流程极简开发及自动化能力。

  而昇腾 AI,这方面的实力也是有的。

  毕竟在华为推出的 AI 战略中,主打的便是“全栈”、“全场景”。

  例如在推出昇腾 910 的同时,便发布了全场景 AI 计算框架 MindSpore。

  这个框架其实是与昇腾硬件相匹配的,是最能发挥昇腾 AI 处理器能力的深度学习框架。

  除此之外,华为昇腾还拥有 AI 全栈软件平台,包括异构计算架构 CANN 3.0、全流程开发工具链 MindStudio 和昇腾应用使能 MindX 等等。

  而这一整套下来,便是华为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解决方案。

  嗯,是与城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理想要求,不谋而合了。

  而至于生态方面,昇腾 AI 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一平台、双驱动”

  同样是在 WAIC 上,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是这样解释的:

“一平台”,是指昇腾 AI 的基础软件平台,这就构建了人工智能的“黑土地”。
“双驱动”,则包含 AI 的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

  就技术生态而言,包括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伙伴的研究和开发人员。

  如果说 AI 的技术平台是一个工具,昇腾 AI 要做的,便是要用技术生态,来优化使用工具的人。

  对于商业生态,包括 ISV、IHV、整机、一体机合作伙伴等,使用工具来开发人工智能产品,解决客户问题。

  技术要走到生态里去,生态反过来又会推动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双驱动”的奥义所在。

  除此之外,刚才也提到,要想构建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人才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昇腾 AI 所推出的“众智计划”“优才计划”,便与之不谋而合了。

  由此整体看来,昇腾 AI 无论是在软硬件技术,亦或是在生态等方面已有的实力,都是与城市建设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要求“一一映射”了。

  也正因如此,就在不久前的 6 月 9 日,成都市正式宣布,开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华为昇腾 AI,自然成为了成都市的不二选择。

  也落地到了其他城市:成都。

  至于昇腾 AI 为什么要发力于此,许映童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未来三年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关键的三年,唯有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才能赢得未来。

  OK,华为+武汉、华为+成都,都已经或正在为 AI 时代下,城市高速发展起了个好头。

  模式可复制,技术可现用,其它城市是可以跟上了!

来自: www.qbitai.com

服务器评测 http://www.cncsto.com/ 

服务器测评 http://www.cncsto.com/ 

站长资源 https://www.cscnn.com/ 

 


文章分类
后端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