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09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来源 科技毒舌

不知不觉中,手机的竞争已经从跑分转向了影像能力的比拼。从最初的低像素、单镜头、小面积的传感器,到如今的高像素、多镜头、大面积的传感器,短短几年的时间,国产厂商的影像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旗舰机,几乎都是三摄、四摄起步,并且每一个镜头的规格都很高,覆盖了超广角、广角、长焦等焦段的拍摄,有些还加入了超长焦段。单一主摄的产品形态被抛弃,多主摄协同走上历史舞台。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有时,我不禁想,既然每一个焦段的镜头硬件能力都这么强,那他们共同发力,输出一张照片能不能提升拍照的体验呢?嘿,还真有厂商这么干了。荣耀前几天对外展示的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就是基于此类想法诞生。镜头各司其职,发挥出自己各自焦段内对画面信息采集的优势,再通过手机的AI能力,将这些信息利用起来,“拼”出一张照片。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原理,首先手机的硬件能力必须强大,荣耀Magic3的后置影像系统每一个镜头都是不凑数的主摄,它采用的方案是,广角端是一枚 5000万像素彩色大底传感器,IMX766镜头、潜望式长焦端是6400 万像素镜头,并且支持 OIS 光学防抖,超广角端是一枚1300万像素,自动对焦的镜头,可以实现微距摄影,除此之外,还有一枚6400 万像素的黑白镜头,外加激光对焦传感器,他们共同组成了荣耀Magic3系列的“全主摄”阵容。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荣耀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按照拍摄焦段和各镜头的能力,在相应焦段采用部分镜头来采集信息做融合。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我在第一时间用手上的荣耀Magic3 Pro升级到了最新版本,相机系统已经是加持了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一起来看实际效果。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首先是1X焦段下的彩色和黑白镜头的融合影像测试,打开高像素模式,切换到6400万像素,此时便开启了主摄融合模式,手机框也会提示,适合拍摄光照充足的静物和风景,拍摄时需要拿稳手机等待三秒,拍摄后再等待几秒钟算法合成,点击进入相册就能查看合成后的照片。这里说明一下,因为长焦端和超广角端的镜头融合采用的自动调用策略不同,所以不需要额外操作,在相机拍摄的界面选择不同焦段拍摄后,出来就是相应镜头融合的照片了。

为了比较融合前和融合后的样张差异,我们在拍摄时,“融合前”的拍摄会使用人工干预,用不透明的胶带遮挡住相应的辅助镜头。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就是融合前的照片,去掉遮挡物,拍摄出来的自然是融合后的照片。首先是融合前的照片普遍要比融合后的照片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小一些(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场景控制,结果只是粗略的参考),融合前的样张大小为15.52MB,融合后的大小为16.75MB,照片越大,说面上面记录的信息越多。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大的场景可能看不出太大的差异,但还是能够看出,融合后的照片锐度和对比度上要更高一些,画面质感要好一些。放大同样的倍数,融合前的样张在车身的数字和脚撑的弹簧上细节表现要差于融合后的样张。融合后的样张在暗部细节的丰富度上也要强于融合前的样张,有着更好的地砖纹理,轮毂细节展现。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同样是主摄融合,融合后相比于融合前有着更好的光比表现,虚化自然,暗部的光亮也有所提升,边缘的细节控制更好。这组样张能够直白地表现出,有了黑白镜头的加入,对于画面的细节保留更好,通过算法合成后,整个画面的质感有着一定的提升。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我们再来测试一组长焦端融合的样张表现,这是在67mm焦段拍摄的,遮挡的是长焦端镜头。同样,遮挡前比遮挡后的文件要略微大一些。样张放大后,能够明显看出,无遮挡融合后的照片在画面中间部位的细节更加突出,砖块的纹路,水泥缝隙的走向、凸起都有很好的还原,而有遮挡没有融合的样张中,中间部分的细节丢失严重,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看来,长焦融合,有了长焦端镜头的辅助,确实能够帮助所拍摄画面的中间部位的细节,清晰度有所提升,同时锐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这就说明,多主摄融合技术确实能够在拍摄过程中起到实际效果加成,增加画面细节,提升画面质感。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这组样张也是长焦端融合的测试,可以看到,融合后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铜铃上的字样,而未融合的样张,铜铃上的字样则有些模糊,同时,铜铃边缘的细节也有一定的丢失。两者的差异同样明显,孰优孰劣,不用多讲了吧。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来看一组超广角镜头的融合前后样张对比,这组样张选择的是遮挡彩色镜头,主要是用来判断在此过程中彩色镜头是否参与了超广角镜头拍摄过程中对中间部分画面的细节的信息的填充。放大后,融合前的样张在窗户的边缘、内部的光源呈现上要差一些,涂抹感要比融合后样张中间部分明显一些。这也说明,在超广角焦段拍摄时,融合技术让广角主摄也参与其中的画面细节记录,从而优化了超广角端成片后的中间画面的细节,整体的对比度、锐度也要更好一些。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同样,这组样张也是超广角端的成像融合前后对比。同样,融合后样张在中间部分的光控、细节表现更好一些,甚至上面颜料涂抹的画棱角还能看得分明。虽然看大图,大致的相近,但照片放大,或者盯着中间部分仔细比对时,不难发现两者在清晰度和质感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总结:虽然这样的提升需要两者比对来参考,可能你感知到的差异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但这就是厂商拼“内功”的结果。每一颗摄像头在各自焦段都是旗舰级的存在,素质都不差,那为什么不能一起记录图像信息,让机器做优化最终呈现给我们呢?当硬件达到一定的高度,堆到一定的数量,本身就应该去想如何发挥这些优秀硬件的更大价值,融合,是重要的一步,全焦段,全镜头的参与,会切实提升最终样张的细节呈现,提升整个画面的质感。这就是算法带来的优势。现在来看,荣耀的这套内功,很硬!

影像算法为王!荣耀Magic3系列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体验



文章分类
后端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