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73

《预测》从宏观经济到市场分析

我在学习洪灏的《预测》。

首先,得给这位经济界达人提点意见。中国学者不应该写出机翻文体(自动翻译的文风)。好文章都是逻辑顺畅,论据清晰强大,前后一气呵成,让人读得感觉经脉通畅,力道奔涌。这不是写散文,也不是漫步文学,要写出点袅袅炊烟的感觉,这毕竟是论文。逻辑不能碎片化,语言不能强行构造,一连串的转折词都能把人说蒙了。或许这种文体能显得比较有学文,因为好多国外的经典论著翻译过来就这个味道。我个人还是认为,内容好,文笔还要沉稳大气。

文字只是载体,重要的是思想,作者是有真材实料的。作者对历史和当今的经济变化趋势的内生动力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提炼出某种规律和模式,至少对当前的形势有一定预判能力和参考价值。事实上,他本人通过对1929年百年以来,历史上诸多重要经济事件的剖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中,作者推崇备至的就是他发现的“850天周期率”或者说是“3.5年周期率”。这奇妙的,看似随机变动的市场背后,有一只不可见的手,让人类的经济活动像钟摆一样准确运行着。我们不能理解它存在的原因,但却知道它真实存在。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分析,展示了他的推论成果。结果表明,世界上的大事件,经济的大波动,大萧条,尽管种种原因不同,影响各异,但与他选取的时间周期、计算的波动幅度都能高度吻合。这让人难以置信,一切仅仅是巧合吗?更令人无法想象,如果不是巧合,用什么可以解释呢?

其实,也许不必过度反应。当牛顿提出,F=ma,如此精密的计算公式是自然设计出来的吗?当爱因斯坦提出,E=mc2,如此精密的公式是自然设计出来的吗?如果你看到手表,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制作出这么精密的仪器。那么当你看到物理界中存在如此精密的公式,又要做何感想呢?是什么创造了自然界的精密?

自然本自精密!只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尺度和角度问题,才以为是混乱的。我们在一个培养皿中放上营养液,开始培养细菌。如果,你去统计细菌的数量,你就会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的总数增长能符合一条完美的曲线。这条曲线能让你准确预测每一次细菌培养时发生的变化。但如果你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细菌,你所能体验的是随机的碰撞、捕食、消化、分裂繁殖,一切都很无序,没有方向感。对于发生在地球之上的经济活动而言,地球就是个培养皿,只不过现在培养皿里的成分有点复杂。但总体上说都是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网络和智能化更像是工具。所以从宏观经济上看,为近百年找到一条经济曲线并不是什么难事。同时,我也相信这条曲线和它的周期不太适用于农耕时代,或者更遥远的刀耕火种的年代。因为,培养经济的环境不同了。

如果我们要把宏观经济规律运用到相对微观的层面,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用于预测当前股市的变化趋势。我相信这样的成功概率不会太高。宏观经济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的大背景,理解股市处于上升通道或下降通道中的逻辑,从而做出一个概观的判断。比如说,书中提到美联储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主要是增加货币流动性,购买资产。那么长此以往,市场形成了美联储最后接单的逻辑定式,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后都传到美联储,没有别人会受到伤害。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当美国的经济数据疲软,就业人口不达标的时候,资本一片欢腾,股市继续飙升。这种现象就是“美联储看跌期权”,也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因为美联储会印钞。

作者以宏观变化周期为参照系,具体分析当下经济要素的变动影响,从而得到当前经济走向的指导性意见。我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科学,有效的,并非在玩弄玄学。但我们也一定要清晰,不同尺度,不同角度,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规律和现象。所以,如果是做小周期操作的,一定还要结合介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退后成为背景。

世上有很多书值得一读,因为作者总会给你惊喜。

2021-06-11

作者:仙亦恋凡尘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056978870f0

文章分类
后端
文章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