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5

thinksystem服务器(元宇宙推动HPC进入次世代)

新冠疫情下,高性能计算对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智能的汽车也依赖算力的大幅度提升;还有近两年备受关注的元宇宙,也需要高性能计算作为支撑。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应用,也正是推动高性能计算进入下一个时代的动力。知名市场分析机构 Mordor Intelligence 在 2021 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高性能计算市场在 2020 年到 2025 年预计将以每年 6%以上的速度增长。

新应用推动高性能计算进入次世代

高性能计算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为数据中心的运行提供所需的计算能力。

过去,数据中心处理的数据只是某个特定组织业务运营的输出,通过对由人机交互生成的大量数据进行测量、推理或分析实现更高商业价值,比如药物研发和油田分析。

如今,数据不再由人类实践所生成,比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行驶 1 小时可以生成 5TB 的数据,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数据量也将十分惊人。研究型数据统计公司 Statista 预计,2010 年全球的数据量为 2ZB,这一数据在 2025 年将增长至 181ZB,数据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增长。

新的应用确实在推动高性能计算进入次世代,但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高性能计算无论是提升计算性能,还是降低通信延迟和实现存储技术创新,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thinksystem 服务器(元宇宙推动 HPC 进入次世代)(1)

联想打造全球史上能效最高产品

作为最早探索高性能计算市场化拓展的厂商,联想顺应国际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吸收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进行大量创新性研发,突破了系统设计与优化、系统架构、系统软件等在内的高性能服务关键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可扩展、易管理、好使用、稳定可靠的高性能服务器产品,并配备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从系统层到应用软件层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位于纽约的弗莱提荣研究所(Flatiron Institute)所运行的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在最新的 Green500 全球最高能效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它由联想制造,搭载了 NVIDIA H100 GPU。

该最新榜单以每瓦电量的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为标准对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排名,这款全新的高性能计算机最终斩获每秒 650.91 亿次/瓦的卓越成绩,成功超越先前纪录保持者(每秒 626.84 亿次/瓦)。同时,这台高性能计算机以每秒 2038 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被 Green500 组织评为全球能效最高的高性能计算机。

thinksystem 服务器(元宇宙推动 HPC 进入次世代)(2)

性能猛兽助力应对棘手计算难题

弗莱提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积极开发这台高性能计算机的潜能,来应对天体物理学、数学、神经科学及量子物理领域的棘手计算难题。

这台位于新泽西州内一所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由联想搭建,并配备了高效能的ThinkSystem SR670 V2,ThinkSystem SR670 V2 是一款可轻松安装到传统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其用户群体更加广泛。其高能效设计甚至可以在高热、多 GPU 的环境下,有效地将各部件的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联想全新高性能计算机包括 80 个全新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同时接入 NVIDIA 量子级 200Gb/s InfiniBand 网络,安装在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架之内。

在能效排行榜中,弗莱提荣研究所全新高性能计算机取代了位于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 Frontier 测试与发展系统(TDS)的位置。2022 年 6 月, Frontier TDS 以每秒 626.84 亿次/瓦的成绩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其主要的 Frontier 系统打破了先前的每秒十亿次的屏障,稳居世界上运算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的宝座,其此次成绩为每秒 522.27 亿次/瓦。因此,攻擂 Frontier 将会是一个艰难挑战,弗莱提荣研究所科学计算核心中心联合主任伊恩·菲斯克(Ian Fisk)说道。

尽管双方均是纪录创造者,但与经过精心设计只为打破每秒十亿次浮点运算极限的 Frontier 相比,弗莱提荣研究所的高性能计算机是一头极为不同的性能猛兽。与 Frontier 相反,这台超级计算机采用普遍可得的系统,搭载 NVIDIA 的加速计算平台和 InfiniBand 网络,使其“性能极佳,效率极高,同时又不会特别另类”,菲斯克说道,“载入这个系统仅需几个人就能完成,这种效率级别的技术已被推广至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而非仅仅那些最大型的超级计算中心。”

thinksystem 服务器(元宇宙推动 HPC 进入次世代)(3)

未来,联想将不断开拓,持续创新,用全栈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助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元宇宙、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共筑数字中国新蓝图。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