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63

FIIL CC nano音乐耳机通话还降噪(CC nano评测)

为什么AirPods如此的成功?

首先在真无线耳机的初期,只有苹果一家的芯片方案是成熟的,这位AirPods带来了稳定可靠的连接。AirPods的音质应该谈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差,非常的均衡!最后是苹果生态,比如开盖、弹窗、跨设备直接连接都是AirPods最先做好的!但我一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半入耳式设计。不知道多少次推荐真无线耳机时,朋友总说想要一个苹果那样的,半入耳式已经成为了苹果耳机的一个标签,原因是这种设计的音质比最初的平头耳塞更好,同时佩带还非常舒服。AirPods3代依旧沿用半入耳式设计,我之前也短暂试听过,确实不错,但它的价格还是老样子,有没有更加平价的选择呢?

 

如果你再找一副价格更合适的半入耳中无线耳机,来看一看CC nano!

首先是外盒设计得非常有新意和科技感,在合体上标注了很多的参数,采用一个向上抽拉的设计,打开直接展示耳机,但是令我感觉最深的还是这个盒子太结实了,不用担心耳机坏了。

因为是半入耳式耳机,所以不需要耳塞套,配件也不多,仅仅一条type-c充电线和说明书,CC nano续航是五个半小时,单次整机30个小时,以我的使用频次来讲,一周一充没有问题。

 

看到本体,会注意到CC nano有一个没有合盖的充电宝,和我以为他是第一款长这样子的产品,没想到这是FIIL CC系列一贯的设计,CC nano和它的名字一样,开放式设计,大家会担心两个问题,比如会不会掉出来,CC nano的磁吸还是非常紧的,既然做了这个设计,也自然会考虑这一点。第二点,进灰,这也不可避免,当然也不是说有盖子就可以隔绝!AirPods带上保护壳,里面还是脏脏的,总之经常清理,注意耳部卫生。

 

盒子本身的质感一般我是非常喜欢的,金属材质,摸上去冰冰凉凉,分量感也有。边缘采用切脚工艺,不会有割手的感觉。正面真的给logo加灯了,如果能结合上电量显示,实用性会更好

 

耳机设计上,腔体采用磨砂表面,配合半入耳的设计,佩戴体验舒适。耳机屏是方形的,高光的表面提升了质感,戴在耳朵上是很有辨识度的,整个耳机也很轻巧!

缺点方面,CC nano没有入耳检测,也就是摘下耳机,它不会自动暂停歌曲,虽然它的售价只有新款AirPods的1/3不到,但入耳检测是很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这不应该缺失!

 

CC nano有两点和AirPods很接近,连接和音质!苹果的耳机在苹果的生态内是支持跨设备连接的,也就是说你的Mac电脑、ipad、iphone,哪个在播放声音,它就会连接哪个!CC nano提供了一个近似的功能,双设备连接,耳机可以自动连接最近使用的两个设备,也不限于苹果设备,比如我在用Switch玩游戏,微信来电就会自动连接到手机,还挺实用!

AirPods3代着重强化了低频的表现,并且带来了杜比全景声,后者实际上也是增强的低频氛围感。CC nano的调音风格同样类似,整体听感非常的温暖,低频和中频的量会稍微多一点,喜欢听流行乐的朋友会觉得不错,高频则是中规中矩!

FIIL还往这副耳机里面加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他们形容像在听音响!实际我的感觉上,J没定制的13毫米液晶振膜确实有那么一点混响味道,但也仅仅只有一点,不然声音就会显得发闷,这个有一点对标杜比全景声的意味,这让这副偏向中低频的耳机在聆听和看电影时更加有临场感。如果你不喜欢默认的风格,也可以在配套的APP FIIL+中调整音效,选择还挺多的。

 

另外低延迟模式也是在APP中开启,官方声称可以达到比AirPods更低约70毫秒!FIIL的通话降噪算法上使用了AI深度学习优化的结果,配合双麦克风降噪,1/3的售价实现了AirPods相近的体验!

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并且在寻找一匹半入耳式的耳机,FIIL CC nano我觉得会是值得的选择之一,当然如果能把入耳检测加上就更加接近完美了!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关注哦!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哦!【图片若有侵权,麻烦私信删稿!】

文章分类
百科问答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