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06

拆解“华为造车”概念股:谁在鱼目混珠?

拆解“华为造车”概念股:谁在鱼目混珠?

  文/周永亮

  来源: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随着百度、小米、创维等公司跨界入局,“新造车“再次成为关键词。不过,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华为,它也是行业最大的“变数”。

  华为此前一再强调,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定位是“增量”部件供应商,其模式是通过输出华为的技术、软硬件形成整套解决方案。

  但因为华为涉足汽车领域阵线太长,涉及芯片、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ADS 自动驾驶系统等众多领域,且都是汽车中核心价值部分。所以,关于“华为造车”的话题,时不时就会成为登上热搜。

  最近一次,是在上海车展期间。4 月 12 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已与北汽、广汽、长安三家车厂展开了合作,未来将共同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紧接着,4 月 15 日,一则 12 分钟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 HI 版试驾视频刷屏网络,这是首款搭载华为自动驾驶 ADS 的汽车。

  受这些消息影响,华为汽车相关概念股开始逐渐走强。其中,广汽集团、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小康股份因为与华为的合作最深,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据了解,在最近 18 个交易日里,小康股份的股价从 26.39 元/股,涨到了 61.26 元/股,涨幅达 132%。其中最近 10 个交易日中有 6 个涨停;北汽蓝谷的股价从 10.06 元/股,上涨 45% 到 14.6 元/股;长安汽车和广汽汽车也曾在几天内,股价上涨近 20%。

  在这些公司股价大涨背后,除了华为的“加持”,它们在新能源造车方面的实力,到底如何呢?

  业绩分化

  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进程中,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的前身)是最积极的。其中,北汽蓝谷目前推出 EU、EX、EC 等多个系列车型,全面覆盖 A00 级到 A 级车。自 2013 年起,它曾连续 7 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产销冠军,最高达到年销 15 万辆的规模,并在 2017 年销量超过特斯拉。

  不过,曾经的“王者”如今变成了“青铜”。2020 年,北汽蓝谷的销售仅有 2.59 万辆,同比大跌 82.79%;营收为 52.72 亿元,同比下滑 77.6%;净亏损为 64.8 亿元,去年同期净盈利 0.92 亿元。

  这也让它成为半停产的众泰之外,亏损最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进入 2021 年,一季度北汽蓝谷再次亏损 8.98 亿元。

  截至 5 月 10 日收盘,北汽蓝谷的总市值为 510.12 亿元,仅有特斯拉的市值(6060 亿美元)的1/76,比亚迪(4205.66 亿元)的1/8。

  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则是稳扎稳打。广汽在电气化方面的技术路线是,立足 EV(电动车),兼顾 PHEV(插电混动)与 HEV(混合动力)发展,适当储备 FCV(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广汽集团旗下拥有近 20 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布局了大量混动车型,广汽传祺、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祺智推出了不少 PHEV 产品,电动车型则主要在广汽埃安和广汽蔚来。

  年报显示,广汽集团新能源车产销高增,全年产量 7.71 万辆,销量 7.7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0% 和 36%。其中,广汽埃安 2020 年累计销量达 6 万辆,同比增长 43%。2021 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高达 121%。从中可以看出,电动车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

  业绩方面,广汽集团并未就新能源部分单独列出。不过,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 2020 年 11 月曾表示,算上积分他们已经全面盈利,这让它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优等生”。

  除此之外,长安汽车和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缓慢。2020 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为 70 万辆,但当期的产量、销量分别为 3.07 万辆、3.49 万辆;长安新能源公司在 2020 年的营收为 21.5 亿元,净利润却亏损 11.6 亿元。目前,长安汽车旗下有逸动 EV、新奔奔 EV、CS15EV 等新能源车型。

  小康股份在新能源领域的存在感也不强,但其实它很早就已经开始布局。2015 年,小康股份便开始了自主开发三电核心技术。目前,小康股份旗下主要有小康 EC36、赛力斯 SF5 等新能源车型。

  销量方面,小康股份 2020 年新能源销量为 2.02 万辆,相比 2019 年的 0.9 万辆同比增长 12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 9336 辆;业绩方面,2020 年小康股份实现营收 143 亿元,同比下滑 21%;净利润亏损 17.29 亿元,同比下降 2690%,幅度惊人。

  不容忽视的是,补贴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了解,中央财政从 2009 年起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补贴,原计划于 2020 年底到期。但受到 2020 年疫情的影响,相关部门决定将补贴延长到 2022 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

  梳理完这 4 家公司的财报数据发现,广汽集团拿到的新能源补贴最多,超过 12 亿元,另外三家则在1-2 亿元左右。

  财报显示,广汽集团 2020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为 12.28 亿元,占新能源汽车收入(70.96 亿元)的比重为 17.3%。据了解,自广汽集团开始发力新能源车以来,政府补贴从 2017 年的 2.9 亿激增到 2019 年的 23 亿,几乎增加了 10 倍。

  相比之下,小康股份 2020 年,新能源补贴为 1.93 亿元,占新能源汽车收入(18.7 亿元)的 10.33%;长安汽车 2020 年新能源补贴收入 6700 万元。

  其中,北汽蓝谷 2020 年的政府补助为 1.13 亿元,相比 2019 年大幅下降减少了 9 亿元,这也是其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前的 2018 年和 2019 年,北汽蓝谷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 9.18 亿元和 10.41 亿元。

  随着补贴的不断退坡,新能源市场正在走向“靠产品说话”,车企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ToB“失意”,ToC“当道”

  除了业绩和销量,新能源市场上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发生。

  一般来说,汽车市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ToC 的私人购车市场, 另一个是 ToB 的平台市场(以网约车为主)。

  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类似。在发展前期的十几年间,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 ToB 为主。2019 年 10 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看了中美在 2019 年前 9 个月电动汽车的拆分数据,很沉重”,将 ToB 销量都拆出来后,“剩下的卖给真实消费者数据大概只有十几万辆,和 Tesla 在美国前三季度销量(14 万辆)相差无几。”

  根据乘联会数据,2019 年 1 月到 9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78 万台,累计同比增长 29%。

  在这个阶段,以对公业务为主的北汽蓝谷是最大的受益者。2019 年北汽蓝谷 15.06 万辆销量中,约 70% 是对公销售,用作网约车、出租车以及政府用车,这在短期内为北汽蓝谷创造大量订单,迅速占领了北京的机构侧市场。

  不过,“拐点”在 2020 年开始显现。从这 4 家新能源造车来看,针对C端的销量大幅增长,B端销量则开始下滑。在 2020 年年报中,北汽蓝谷表示,产销量未达预期,尤其是占比较高的对公销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导致收入和毛利大幅下降,因此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 30 亿元。这是其业绩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此前一直发展缓慢的私人消费,则表现亮眼。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的个人用户占比达到 65% 以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大幅上升。

  据了解,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 Aion S,在 2020 年的销量是 4.56 万辆,同比增长 40%,在当年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排行榜中第四位。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 ARCFOX 极狐品牌,试图打开 Toc 业务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从车型结构来看,A级车曾是新能源市场的主力车型,如今正日渐“落寞”。北汽蓝谷财报显示,2019 年以来,伴随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以及国五升国六导致燃油车大幅降价销售,使得新能源最庞大的中档车型,与燃油车的竞争力减弱。

  与之相反的是,2020 年新能源市场高端、微电份额快速提升,二者份额之和达到 46.2%,成为支撑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力量。

  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定位豪华新能源汽车,华为智选 SF5 是一款增程式 SUV ,后驱版售价为 21.68 万元,四驱版本售价仅为 24.68 万元。据了解,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车型的订单已经逼近一万辆;2020 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 6 万辆,同比增长 43%,其定位主要面向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

  “华为造车”概念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切片”,可以看到企业在面对变革时的不同判断和选择。汽车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车企将崛起。

来自: 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服务器评测 http://www.cncsto.com/ 

服务器测评http://www.cncsto.com/ 


文章分类
后端
版权声明:本站是系统测试站点,无实际运营。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Xo@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